首页 > 双边新闻及使馆活动
驻丹麦使馆临时代办秦杰在丹麦媒体发表署名文章《构建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
2024-02-29 18:44

2024年2月29日,驻丹麦使馆临时代办秦杰在丹麦《工人日报》发表题为《构建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的署名文章,中文全文如下:

随着现代科技不断发展,跨境交通与通讯更加便利,劳动力、商品、服务、资本、信息的大规模跨境流动已成为全球经济的显著特征。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全球资源优化配置,生产成本与运输成本大幅降低,各国的商品和服务进入更大的消费市场。经济全球化为世界经济增长提供了强劲动力,促进了科技、文明进步和人员往来。

    经济全球化也是一把“双刃剑”。多种原因使经济全球化受到批评指责,如一些国家的部分产业可能因竞争加剧受到挤压,国家间经济增长出现不平衡或在一些领域对外依赖度加深,经济全球化主要受益者是发达经济体和较具竞争力的企业。此外,普通工人、发展中国家文化和新兴经济体的小企业也会受到经济全球化的负面冲击。随着世界环境不确定性增加和世界经济复苏乏力,全球经济的“蛋糕”难以做得更大。从全球范围看,过去几年,增长与分配、资本与劳动、效率与公平的关系进一步紧张,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都感受到更大发展乏力的冲击。近期瑞典作家布拉的《再见全球化:分裂世界的回归》一书对此进行了直白的描述,反全球化和逆全球化的呼声日益高涨。

    人们应该如何看待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挑战?

    我们首先要以冷静的头脑正确认识经济全球化。一方面,我们要知道,以哲学角度或哪怕从常识来看,没有十全十美的事物。并不是所有困扰我们的问题都是全球化造成的,比如非法移民、地区冲突等。另一方面,我们应该认识到,经济全球化本身就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和科技进步的自然结果,不是哪个国家人为造出来的。正如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2017年年会的主旨演讲中指出的,世界经济的大海,你要还是不要,都在那儿,是回避不了的。一些人想人为切断各国经济的资金流、技术流、产品流、产业流、人员流,让世界经济的大海退回到一个一个孤立的小湖泊、小河流,是不可能的。

    简而言之,我们不能简单地“把孩子和洗澡水一起倒掉”,而应该思考如何让全球化更好地为全人类服务。面对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机遇和挑战,中国主张各国应携手应对一切挑战,应充分利用一切机遇,共同引导经济全球化沿着正确轨道发展,倡导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各国实现合作共赢。这意味着全球化机制需要顺应世界各国尤其是发展中国家的普遍诉求,解决好资源全球配置造成的国家间和各国内部发展失衡问题。

    要实现这一目标,我们必须坚决反对一切形式的单边主义、保护主义和逆全球化,持续推进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加倍努力破解阻碍世界经济健康发展的结构性难题,维护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畅通。发达经济体和发展中经济体都需要认识到,全球产业链供应链是市场规律和企业选择共同作用的结果,也是当代国际分工使然。各国都应该以更加宏阔的视野考虑自身利益,不能以损害其他国家利益为代价。经济全球化不应成为“脱钩” “去风险”的理由,我们也不应泛化安全概念,构筑“小院高墙”,而是应该尊重国际产业分工的客观规律,适应和引导好经济全球化,消解其负面影响。

    我们应拉紧合作纽带,共同做大并公平分好经济全球化“蛋糕”,促进经济更加充分、均衡发展。我们应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平衡、普惠的方向发展,使发展中国家人民在实现现代化道路上迎头赶上。为此,我们必须加大对全球发展合作的投入,支持发展中国家增强自主发展能力。我们应通过合作,释放经济全球化的正面效应,实现经济全球化进程再平衡。各国应顺应大势、结合自身国情,选择融入经济全球化的正确路径和节奏。我们应平衡效率与公平,使不同国家、不同阶层、不同人群共同受益于经济全球化。

    过去十年,中国不仅努力推动自身高质量发展,也致力于与世界各国共享机遇。中国宏观经济总体保持良好态势,现代化产业体系不断优化升级。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超过5%,中国经济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达到1/3,仍是世界经济的最大引擎。我们将努力以中国高质量发展助力世界经济复苏,为世界经济发展提供新机遇。

2024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中国的政策是明确的、一贯的,我们将坚定不移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坚持高质量发展,为合作伙伴营造开放、透明、共享的营商环境。中华文明一直以来具有海纳百川的包容性,中国是自由贸易和多边主义的坚定倡导者,也是开放型世界经济的积极推动者。中方欢迎包括丹麦在内的各国携手共同构建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实现全人类合作共赢。


推荐给朋友:   
全文打印       打印文字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