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台央视记者:中方发布了波兰总统杜达即将来华进行国事访问的消息。能否进一步介绍此访安排?中方如何看待当前中波关系?对此访有何期待?
林剑:访问期间,习近平主席将同杜达总统举行会谈,擘画中波关系未来发展蓝图,就双方关心的问题深入交换意见,并共同出席合作文件签署仪式。李强总理和赵乐际委员长将分别会见杜达总统。
波兰是最早承认新中国的国家之一。近年来两国关系发展顺利,务实合作成果丰硕。今年是中波建交75周年。中方愿同波方一道,以此访为契机,不断深化政治互信,拓展各领域交流合作,共同引领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及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持续丰富中波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内涵。
新华社记者:这两天,李强总理访问了马来西亚。此访适逢中马建交50周年和“中马友好年”,我们注意到两国领导人出席了相关庆祝活动。发言人能否进一步介绍此访有关情况?
林剑:应马来西亚总理安瓦尔邀请,国务院总理李强6月18日至20日对马来西亚进行正式访问。昨天,李强总理会见了马来西亚最高元首易卜拉欣,同安瓦尔总理举行会谈并共同出席庆祝中马建交50周年暨“中马友好年”招待会、马来西亚东海岸铁路项目鹅唛车站动工仪式。
李强总理表示,过去半个世纪,不论国际风云如何变幻,中马始终以心相交、合作共赢、交流互鉴,两国关系不断稳步向前,走在地区国家前列,发挥了标杆和示范作用。去年,习近平主席同安瓦尔总理就共建中马命运共同体达成重要共识,为新时期双边关系发展擘画了蓝图。中方愿同马方继续把两国关系放在各自对外政策的优先位置,以共庆建交50周年为契机,加快推进中马命运共同体建设,保持密切高层交往,持续深化各领域合作,不断丰富两国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内涵。
李强总理强调,无论过去、现在还是未来,“友好”都是中马两国交往的底色。中马关系已站在新的起点上,让两国友好世代传承,是双方的共同心愿。我们要弘扬传统友好,夯实双边关系根基,把共建中马命运共同体贯穿到双方合作的各个方面;推动发展对接,持续拓展共同利益,更好惠及两国人民;深化交流互鉴,厚植人民相亲基础,不断拉紧中马人民情感的纽带;加强团结协作,共同应对全球挑战,合力建设和平安宁、繁荣美丽、友好共生的亚洲家园。
两国总理一致同意,将坚定不移加强并深化双边合作,将中马命运共同体建设提升至更高水平。双方将持续推进高质量实施《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推动尽快完成中国—东盟自贸区3.0版谈判,构建更为紧密的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
两国总理一致同意,中国与有关东盟国家应自主妥善处理南海问题,管控矛盾分歧,促进对话合作,坚持双边解决问题的大方向。
两国总理还共同见证交换经贸、科技、文化、旅游、邮政、农产品输华、数字经济、绿色发展、城市建设、高等教育等领域多项双边合作文件。
《北京日报》记者:今天是世界难民日。联合国难民署近日发布的《2024年全球趋势报告》显示,去年全球被迫流离失所者现象激增,达到历史新高。发言人对此有何评论?
林剑:我们注意到联合国难民署日前发布的有关报告。根据报告,到今年5月,全球被迫流离失所总人数连续第12年增长,达到1.2亿。这一冰冷数字背后是鲜活的生命,是对国际公平正义的挑战,是对人类道德良知的拷问。
难民问题产生的根源在于地区不稳定、发展不平衡。从阿富汗到叙利亚,各种名目的战争制造的难民危机还未得到解决,本轮加沙冲突酿成的人道惨剧更触目惊心。持续8个多月的加沙冲突已造成3.7万多名平民丧生,8.5万多人受伤,近200万人流离失所。实现停火、拯救生命是国际社会强烈呼声和当前最紧迫的要求。中方再次呼吁有关方全面执行联合国安理会有关决议,立即停火止战,全力避免无辜平民伤亡。我们愿同国际社会一道,继续为推动停火止战、改善加沙人道状况、实现国际公平正义发挥建设性作用。
作为联合国《关于难民地位的公约》及其议定书缔约国,中方一直以来秉持人道主义精神,认真履行国际义务,积极参与难民领域国际合作。同时,我们在地区热点问题上致力于劝和促谈、推动政治解决,并通过双多边渠道为有关国家应对难民危机提供援助。需要看到的是,难民问题是全球性问题,需要国际社会共同应对,只要一些国家还在抱持霸权思想、对外武装干涉、借战争渔利,难民问题就得不到真正解决。我们敦促有关国家认真反思自身行径,切实消除难民产生的根源,承担起在难民问题上应尽的责任。中方愿同国际社会共同努力,坚定支持多边主义,为完善全球难民保护体系、推动解决难民问题贡献力量。
韩联社记者:我有两个问题。第一,朝鲜与俄罗斯昨日签署《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条约》,条约中规定,当任何缔约方遭受侵略时,另一方即时利用一切手段向其提供军事和其他援助。中方认为新条约对朝鲜半岛和欧亚地区的和平稳定产生什么影响?第二,昨日,俄罗斯总统普京与朝鲜国务委员长金正恩举行会谈后表示,俄罗斯和朝鲜将在军事上进行合作,联合国安理会应修改对朝鲜的制裁。对此,同俄罗斯一